《偵探幫幫忙》—— 從好萊塢經驗發展出法國黑色偵探電影之路
《The French Detective》
電影簡介

心理上,法國電影在經歷了人才豐沛的「左岸派」與產量豐富的「新浪潮」等高峰期後,70年代進入了一個漫長的重建期。對外不僅要面臨好萊塢電影文化的大舉入侵,對內則是要從「記憶與印象」的矛盾中找尋出一條新的法蘭西電影之路。 這段期間,作家電影、作者論不再是主宰戲院、市場,最受青睞的對象;群體創作後的「衰退」潮,進一步造就了優質電影的墮落。在藝術與市場難以取得平衡的矛盾下,法國電影逐步向好萊塢式製作靠攏。在此前提下,進入了因《陽光普照》、《洛可兄弟》聲名大噪的法國「第一美男」亞蘭·德倫縱橫的60、70年代。

70年代的法國電影,除了沿襲好萊塢式的大製作之外,同時也向社會寫實、政府政策以及「黑色電影」(Film Noir)靠攏。以皮埃爾・格蘭尼亞 - 德弗利當年獲得法國凱薩獎最佳男配角、最佳劇本以及最佳剪輯入圍肯定的偵探動作片《偵探幫幫忙》為例;風格上吸納了德國表現主義影像風格、法國詩意寫實主義、紐約派街頭攝影、硬派偵探小說等精髓,強調陰暗都會與犯罪心理。私家偵探與蛇蠍美人,這些延續至好萊塢黑色電影的元素,都集合在《偵探幫幫忙》電影裡。

劇中的兩位偵探,資深的維嘉和年輕高傲的勒菲弗,基本代表的是社會的新舊秩序。南轅北轍的性格造就了不同的辦法手法與詮釋套路。兩人在選舉期間都陷入了同僚被殺的「政治不正確」困境裡;飾演勒菲弗的男星派翠克·德瓦赫更因精湛的演技獲得凱薩獎最佳男配角提名。

《偵探幫幫忙》從激烈的街頭槍戰、歡場女子到政治公權力的介入與挑戰,題材十分寫實,容易符合當時社會的期待。40多年後的今天再重新觀賞這部遊走於黑色電影與作家改編的電影作品,難免有場面、演技浮誇之嫌,甚至略帶詼諧與暗諷當時警察收賄、政治力介入等社會景況。但是在文藝浪漫愛情、喜劇、偶像包裝與B級片環伺的70年代,《偵探幫幫忙》卻走出了一條非典型的「犯罪」、「偵探」電影之路。

順帶一提,在片中飾演檢察官及蒙彼利埃談判專家的義大利男星里諾·范杜拉,曾是60年代義大利黑幫犯罪片如《第二次呼吸》、《西西里黑幫》(亞蘭·德倫主演)的最佳綠葉;憑藉著沈穩的演技與機智的反應,成為60、70年代義法黑幫、犯罪與偵探系列電影的常客,法國版的約翰·韋恩,個人代表作為《冒一切風險的階級》。

更多關於「偵探幫幫忙」資訊

《偵探幫幫忙》—— 從好萊塢經驗發展出法國黑色偵探電影之路
《偵探幫幫忙》—— 從好萊塢經驗發展出法國黑色偵探電影之路劇照

留言

發表迴響
你的電子郵件位址並不會被公開。